麦秸画
麦秸画主要流传在象山县晓塘乡一带。晓塘乡是象山重要的粮食产区,曾种有大片的麦子,为麦秸画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麦秸画制作兴于唐代,作为宫廷饰品,称之为“迷人的工艺”。解放以前,象山除了种植水稻外,还在丘陵山地种植小麦。小麦收割后,剩下大量的麦秸被农户拿来做柴火,偶尔用于编织帽子、扇子等。晓塘乡中央站村人金冬彩(1929年出生,已故)在诵经念佛时经常用麦杆代替金箔,剪成各种图案或折成各种祭祀用品,再拿到庙里烧掉。金冬彩的孙子徐敏杰从小目睹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他奶奶手中诞生,觉得十分有趣。在她的影响下徐敏杰也开始学着做,职高毕业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美术专业,将麦秸用国画构图方式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画,达到人艺和天趣的完美结合,由此开创了“徐派麦秸画”,现已成为象山重要的文化品牌。
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是象山民间工艺美术精品之一。麦秸画以麦秸为材料,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通过“熏、蒸、绘、剪、烫”等多道工序,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 制作麦秸画的原材料和工具主要有麦秸、卡纸、剪刀、镊子、白胶、电烙铁、绘画用品、玻璃、相框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