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标准拷贝、数字母版、影片素材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其相应电子档案材料的着录项目和着录细则,其他载体类型档案的着录项目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着录。
本标准适用于电影艺术档案机构(含电影制作单位的艺术档案室、资料室)以及与电影艺术档案相关的组织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3792.1 文献着录 第1部分:总则
GB/T 3792.4 文献着录 第4部分:非书资料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表示法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9705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GB/T 11821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5769 电影技术术语
GB/T 18894 电子档案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8995/ISO 12222:2000 电影摄影术 在16mm、35mm和65mm电影胶片上由制造厂印制的潜
影标识规范和尺寸
DA/T 1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3 档号编制规则
DA/T 18 档案着录规则
GD/J 013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3.1
电影艺术档案 film art archives
指我国在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标准拷贝、数字母版、影片素材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3.2
电影资料 film materials
除电影艺术档案之外的、与电影密切相关、可供参考的材料,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保存的外国电影艺术档案的原件和珍本、孤本电影的复制品、各种电影艺术档案的复制品、二次或三次文献、档案目录、各种载体的电影影像资料等。
3.3
电影节目 a single film title
在一个独立题名统辖下,具有相同出品单位、相同出品年代和相同艺术内容的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档案材料(资料)所构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案卷体系。
3.4
影片 film
电影的同义语,一般是指电影作品的物质体现,即记录影像和声音并能够在银幕上放映的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
3.5
电影艺术档案共同项 common items of film files
描述电影艺术档案基本特征的、各业务处置环节和档案利用者共同关心的基本信息。
3.6
电影艺术档案艺术项 items of artistic creation
在共同项之外,以电影创作信息、内容信息、艺术价值、保存价值、利用价值等为主要描述内容的信息。
3.7
电影拷贝 print;copy
由画原底或画翻底与光学声底复制出的供放映使用的影片。
[GB/T 15769, 2.327]
3.8
电影素材 mother film
又称母片,泛指供复制印片使用的素材影片,包括画原底、画翻正、画翻底等。
[GB/T 15769, 2.381]
3.9
文字档案 script files
在电影生产、流通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凭证、参考价值的各种文字记录材料的统称。
3.10
照片档案 photo files
在电影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以静止摄影为记录方式的具有凭证、参考价值的各种图片。
3.11
海报档案 poster files
为电影发行、放映而制作的各种形式、规格的纸质宣传画、招贴画等广告画的统称。
3.12
电影评论资料 reviews
以特定的方式将刊登在各种平面媒体或计算机互联网上,与某一电影节目或某一电影专题有关的各种评介、综述、报告文学、图片、图表等信息材料的统称。
3.13
数字电影母版 digital film masters
在符合可记录无压缩数字立体声(不低于六声道)的存储介质上保存的已经后期制作完成、用于生成数字电影发行版(数字拷贝)的影片数据文件。
3.14
电子档案 electronic records
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电子数据。
4 着录项目
电影艺术档案着录项目共分7项,每项分若干着录小项。着录小项后加注“*”号为可着项。
4.1 题名与责任者项
4.1.1 正题名
4.1.2 并列题名
4.1.3 交替题名*
4.1.4 副题名*
4.1.5 国别
4.1.6 出品单位*
4.1.7 摄制单位
4.1.8 译制单位*
4.1.9 发行单位*
4.1.10 引进单位*
4.1.11 责任单位*
4.1.12 责任者(创作人员,作者)*
4.1.13 鉴定员
4.1.14 复检员
4.2 排检与编号项
4.2.1 电影艺术档案号
4.2.2 电影拷贝序列号
4.2.3 电影素材序列号
4.2.4 文字档案号
4.2.5 照片档案号
4.2.6 正片号*
4.2.7 负片号*
4.2.8 张号
4.2.9 海报档案号
4.2.10 电影评论序列号
4.2.11 案卷号
4.2.12 分类号
4.2.13 文件顺序号
4.2.14 数字电影母版序列号
4.2.15 其他相关档案序列号*
4.2.16 缩微号*
4.2.17 排检号(库位号)
4.2.18 片种
4.2.19 题材
4.2.20 类型(样式)
4.2.21 主题词或关键词
4.3 时间项
4.3.1 出品年代*
4.3.2 摄制年代
4.3.3 译制年代*
4.3.4 译制发行年代*
4.3.5 形成时间*
4.3.6 首映日期*
4.3.7 发表日期
4.3.8 收藏日期*
4.3.9 归档日期
4.3.10 入库日期
4.3.11 鉴定时间
4.3.12 质检时间
4.3.13 复检时间*
4.3.14 注销日期*
4.3.15 时间和地点*
4.4 主题描述项
4.4.1 内容简要
4.4.2 文字说明
4.4.3 获奖情况*
4.4.4 可视级别*
4.4.5 艺术与技术价值级别*
4.4.6 影片内容级别
4.5 基本形态项
4.5.1 胶片类型*
4.5.2 拷贝类型
4.5.3 素材形式
4.5.4 文件形式
4.5.5 照片形式
4.5.6 海报形式
4.5.7 版本类型
4.5.8 载体形态
4.5.9 版本属性
4.5.10 母版类型
4.5.11 电子格式*
4.5.12 载体规格
4.5.13 本数
4.5.14 件数
4.5.15 种类及数量
4.5.16 数量及单位
4.5.17 声别
4.5.18 色别
4.5.19 文字种类
4.5.20 语种
4.5.21 字幕*
4.5.22 幕型
4.5.23 片基
4.5.24 放映时间
4.6 技术状态项与保存状态项
4.6.1 技术等级
4.6.2 总长度
4.6.3 齿孔距
4.6.4 质量状态
4.6.5 保存性质
4.6.6 注销*
4.6.7 注销凭证*
4.6.8 注销原因*
4.7 其他信息与备注项
4.7.1 许可证号*
4.7.2 版权信息*
4.7.3 首映地*
4.7.4 来源
4.7.5 入库凭证
4.7.6 备注*
5 着录用辅助标识符
5.1
- 用于电影艺术档案号、电影拷贝序列号、电影素材序列号、文字档案号、照片档案号、海报档案号、电影评论序列号、数字电影母版序列号、其他相关档案序列号、案卷号、分类号、正片号、负片号、缩微号、排检号(库位号)各层次之间,以及胶片载体规格两个着录数据之间的连接。
5.2
— 用于题名中正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的连接。
5.3
/ 用于多个交替题名、语种、文字、字幕,多个国家、出品单位、摄制单位、发行单位、译制单位,多个责任者、主题词或关键词以及信息来源与发表日期之间的分隔。
5.4
[ ] 用于年代、责任者的考证数据。
5.5
( ) 用于下列着录内容之后做进一步的附加说明:
数量(应有本数)、彩色(色彩类别)、声别、语种、幕型(宽高比)、类型(样式)、责任者(真实姓名、曾用名,饰演角色,外国责任者姓名原文及国别,责任方式),单项奖获得者姓名,胶片类型、来源、质量状态,文字说明(人物位置)。
5.6
* 用于说明还有不同语言或色别的拷贝或素材。
6 着录条目格式
6.1 实际工作需要使用表格式着录格式时,按照表B1-表B8的要求着录。
6.2 实际工作需要使用卡片式着录格式时,参照表B1-表B8的项目要求设置着录项目的段落和排列顺序。卡片尺寸可根据着录项目设定,正面、背面可连接着录。
7 着录用文字
7.1 着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7.2 汉字应使用国家规范化的简化汉字,外文应依照其文字书写规则书写。
7.3 编号项、时间项和基本形态项、技术状态与保存状态项中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8 电影艺术档案共同项(案卷级)着录细则
8.1 编号项
8.1.1 电影艺术档案号
在整理和管理电影艺术档案的过程中,以一个电影节目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并以字符形式赋予其一组特定的代码,是电影艺术档案最高一级的管理编号。
8.1.2 电影艺术档案号的构成及格式
a) 电影艺术档案号通常由国家代码(全宗号)、片种代码(类别号)和电影节目顺序号(案卷顺序号)三部分构成。三部分代码之间用半码连接符“-”隔开。
b) 电影艺术档案号的基本格式:
X - XX - XXXXX
│ │ ┕电影节目顺序号
│ ┕国家代码
┕片种代码
8.1.3 片种代码
以电影的基本类别为依据确定的特定符号。
a) 电影的基本类别分为故事片、舞台艺术片、动画片(原称美术片)、新闻纪录片和科学教育片五个种类。
b) 各片种分别以相应的数字型代码或片种汉语拼音缩写的字符型代码表示,按照附录表A.1的规定着录。
c) 确定片种代码的形式要统一,字符型代码与数字型代码不得混用。
示例:
片种:新闻纪录片
8.1.4 国家代码
a) 按照“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中规定的二字符代码着录。
b) 国际组织摄制的电影暂以该标准中尚未占用的“ZX”为代码着录。
c) 个别出品国家不详的电影暂以该标准中尚未占用的“ZZ”为临时代码着录,待查明确切出品国家之后再按正确的国家代码,重新确定电影艺术档案号着录,同时取消临时代码。
d) 多国家合作出品或拍摄的电影以片头或片尾字幕中排在首位的出品单位所属国家的代码着录。
e) 国家代码仅限于在电影艺术档案号中使用。
8.1.5 电影节目顺序号
以电影节目为基本单位,从1开始,顺序递增,不得重复,保证序号的唯一性。顺序号必须保持五位数字,位数不足时前面用“0”补齐。
示例:
电影艺术档案号:1-CN-00024
8.1.6 多集或系列电影的电影艺术档案号
a) 多集或系列电影是指在统一标题下分别或连续拍摄制作的电影,其中各集(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且以其信息完整的片头、片尾作为标准的分集标志。
b) 有明确分集标志的多集或系列电影,以每一集为一个独立节目,分别给予一个电影艺术档案号。
c) 片头、片尾仅以 “上集”、“中集”或“下集”的字样作为分集标志而没有完整字幕信息的多集电影,按一个节目着录,只给予一个电影艺术档案号。
8.1.7 除8.1. 6之b)项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一个独立电影节目给予一个独立的电影艺术档案号:
a) 在中国大陆发行的中外影片以国家电影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审查通过令文号为依据,每一个通过令文号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节目。
b) 以同一套电影素材,以不同的剪接方式,在不同的时间,由原电影制作者剪接制作成内容不同、镜头编排顺序不同的影片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节目。
示例1:
正题名:东邪西毒
出品年代:1994
电影艺术档案号:1-CN-03165
示例2:
正题名:东邪西毒(终极版)
出品年代:2009
电影艺术档案号:1-CN-54244
c) 同一个题名,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时间拍摄制作的影片(又称重拍片)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节目。
8.1.8 一个电影艺术档案号被注销后,该电影艺术档案号作废,不能再次使用。
8.2 题名项
8.2.1 正题名
a) 国产电影和国内译制发行的外国电影均以影片中印制的题名为标准正题名着录,复映或出国展映而更改的题名,作为交替题名着录。
b) 电影的副标题与正标题共同作为电影的正题名着录。
示例:
正题名:光辉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
c) 未译制发行的外国电影一般以最贴近原意的中译名着录,香港、台湾地区译名、以及以后国内译制发行的译名则作为交替题名着录。
示例:
正题名:弗雷斯特·冈普
并列题名:FORREST GUMP
交替题名:阿甘正传
d) 社会公认的、已约定俗成的电影题名,或者历史遗留的电影题名不再更改,原文直译名作为交替题名着录。
示例:
正题名:魂断蓝桥
并列题名:WATERLOO BRIDGE
交替题名:滑铁卢桥
e) 多集或系列电影需同时着录主题名和分集题名,二者之间用“—”号连接。各分集题名的序数词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1:
正题名:荒江女侠第1集—大闹宝林寺
示例2:
正题名:大决战—辽沈战役(上、下)
8.2.2 并列题名
以另一种语言文字为着录形式,与正题名相互对照、一同着录的题名。
a) 中国电影并列题名一般以英文为着录形式,外国电影原则上按照片中标注的语言文字着录;阿拉伯文、希伯来文、泰文、越南文等不易着录的文字,一般以其英译题名为并列题名着录,或者以公认的、相对通用的文字着录。
示例:
国别:埃及
正题名:走向深渊
并列题名:ASCEND TO THE ABYSS
b) 各种语言文字题名一律采用大写着录。
c) 原文题名中的冠词按照各语言文字的排版惯例,冠词置于句尾,与主句之间用“,”分开。
示例1:
正题名:金发男郎
并列题名:GRAND BLOND AVEC UNE CHAUSSURE NOIRE,LE
示例2:
正题名:新木偶奇遇记
并列题名:ADVENTURES OF PINOCCHIO,THE
8.2.3 交替题名
又称别名,指除正题名之外、曾被使用的其他标题名称。如有多个交替题名,应在各交替题名之间用“/”隔开。
示例:
正题名:儿子英雄
并列题名:POOR DADDY/MY SON WAS A HERO
交替题名:怕老婆/代父报仇
8.3 国家与机构项
8.3.1 国别
指电影原产国家或对电影拥有版权的国家,按照“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规定的国家名称简称着录。
a) 香港、澳门、台湾出品的电影均按中国电影着录。
b) 国际组织摄制的电影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该组织的标准简称,按照8.1.4的规定着录。
c) 个别出品国家不详的电影暂以“国家不详”着录,待查明确切出品国家之后再按正确的国家着录,并按照8.1.4的规定着录。
d) 当一个出品国家分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如前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出品国家合并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前东德、前西德)时,以独立或合并年为界线,之后形成的电影则按照新的出品国家着录,其国家名称简称按照“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的规定着录。
e) 多国合作拍摄的电影,根据片头或片尾字幕标明的摄制单位所属国的顺序分别着录各自国家的名称简称,并用“/”隔开。
示例:
正题名: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国别:中国/加拿大/法国
f) 中国与外国合作拍摄且拥有版权的电影均按中国电影着录,其他国家着录其后,并用“/”隔开。
示例:
正题名:大腕
国别:中国/美国
8.3.2 出品单位
通常是指掌握电影制作资金投入决定权,并拥有电影第一版权或原始版权,或者同时也参与电影制作的机构或组织。
a) 按照影片字幕标明的出品单位名称全称着录。
示例:
出品单位:峨眉电影制片厂
b)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品的电影,在其出品单位前需明确标注“香港”、“澳门”、“台湾”的字样,不得省略。
示例:
国别:中国
出品单位:台湾永升影业公司
c) 同一国家多单位合作出品或多国家多单位合作出品的电影,按照影片字幕标明的出品单位顺序全称着录,各出品单位之间用“/”隔开。
示例1:
正题名:野妈妈
国别:中国
出品单位:西安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
示例2:
正题名:卧虎藏龙
交替题名:群芳亭
合拍国家:中国/英国/美国
出品单位: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英国联华影视公司/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有限公司
8.3.3 摄制单位
承担实际拍摄、制作电影的机构或组织。
不论摄制单位与出品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应分别着录,不能省略,并按照8.3.2的规定着录。
8.3.4 发行单位
负责把取得发行权的影片出售、租借或分发给拥有放映业务的机构或组织。按照8.3.2的规定着录。
8.3.5 引进单位
具有法定资质承担从境外引进影片业务的机构或组织。按照8.3.2的规定着录。
8.3.6 译制单位
将电影(包括电影剧本)翻译、制作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包括民族语言(文字)的机构或组织。按照8.3.2的规定着录。
8.4 时间项
8.4.1 出品年代
电影获得法定许可或版权注册的年份。
a) 中国电影以国家电影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通过令年份为着录依据,外国电影以版权注册的年份为着录依据。
b) 出品年代使用公元纪年,以4位阿拉伯数字填写,不能省略。
示例:
出品年代:1986
8.4.2 摄制年代
摄制单位正式完成电影制作的年份。
a) 各片种电影均以电影完成制作的年份为着录依据。
b) 未通过审查或未发行的电影以电影完成制作的年份为准。
c) 摄制年代使用公元纪年,按照8.4. 1的规定着录。
8.4.3 发行年代
由电影发行单位把取得发行权的影片正式推向市场的具体年份,按照8.3.2的规定着录。
8.4.4 译制年代
外国电影或中国电影(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电影)完成翻译、制作的年份。
a) 各片种电影均以完成译制的具体年份为着录依据。
b) 不发行或未通过发行的电影以完成译制工作的具体年份为着录依据。
c) 译制年代使用公元纪年,按照8.4. 1的规定着录。
8.4.5 译制发行年代
外国电影或中国电影(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电影)完成翻译、制作后,由发行单位正式推向市场的具体年份。
a) 完成译制的电影以国家电影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行的通过令年份为着录依据。
b) 译制发行年代使用公元纪年,按照8.4. 1的规定着录。
8.4.6 年代考证
上述年代不清时,应进行考证,并将考证年代加方括号“[ ]”。
示例:
译制年代:[1998]
8.5 基本形态项
8.5.1 本数
为便于运输、放映和保存,把电影拷贝或素材剪裁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若干卷的数量总和。
a) 根据每个电影拷贝的实际本数逐一着录。
b) 当应有本数与实有本数不一致时,应分别着录,实有本数在前,应有本数在后,并加
“( )”号,在备注中写明原因及缺少的本次。
示例:
本数:9(10)
备注:应10本,缺第1本
8.5.2 色别
电影拷贝或素材使用胶片的色彩类型,以及数字电影母版显现影象画面的色彩类型。
a) 电影分为“彩色电影”和“黑白电影”两大类别。着录时根据每个电影拷贝/素材/数字母版的实际色别逐一着录,并略去“电影”两字,只着录“彩色”或“黑白”。
b) 早期分色电影按黑白电影着录。
c) 由于保存的需要,部分彩色或部分黑白的电影均按彩色电影着录,并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示例:
正题名:辛德勒的名单
色别:彩色
备注:部分黑白
d) 染印法彩色电影按彩色电影着录,加注“染”字,并加“( )”号。
示例:
色别:彩色(染)
e) 对同一个电影节目、不同色别的电影拷贝或素材,在着录时加“*”号,并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示例:
色别:彩色*
备注:*另有黑白拷贝/素材
8.5.3 语种
电影使用的语言种类。
a) 以电影使用的实际语言为准,全称着录,不能简写,也不能出现“原文”字样。
示例:
语种:意大利语
b) 多种语言的电影,以使用最多的语言排在最前,其他语言随后,各语言之间用“/”隔开。
示例:
语种:意大利语/英语/波斯语
c) 对白语言之外、同时还使用另外一种语言作为翻译解说的电影,在着录实际语言之后加注解说语言,二者之间用“/”隔开。
示例:
语种:意大利语/汉语解说
d) 使用地方方言的中国电影应先着录“汉语”,然后再着录具体方言,并加“( )”号。
示例:
语种:汉语(粤语)
e) 民族语言电影应按其使用的民族语言全称着录,不能简写。
示例:
语种:蒙古语
f) 中国戏曲电影等舞台艺术片在着录具体的电影类型(剧种)后,均按汉语着录。
示例:
正题名:潘杨讼
类型:戏曲(豫剧)
语种:汉语
g) 对同一个电影节目、不同语言的电影拷贝或素材,在着录时加“*”号,并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示例:
语种:汉语*
备注:*另有英语拷贝
8.5.4 字幕
专指电影对白字幕或中间说明字幕所使用的文字种类。
a) 按电影拷贝、素材、数字母版的实际文字全称着录,不能出现“原文”字样。
示例:
字幕:英文
b) 对两种以上的字幕,按字幕的排列顺序(先上后下)着录,中间用“/”隔开。
示例:
字幕:罗马尼亚文/英文
8.5 .5放映时间
从影片的标准开始点至标准结束点的放映时间长度,按照国际统一标准,以“分”为单位着录。
示例:
放映时间:185分
8.6 相关链接项
8.6.1 电影拷贝序列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胶片拷贝管理号码。
8.6.2 电影素材序列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胶片素材管理号码。
8.6.3 文字档案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文字档案管理号码。
8.6.4 照片档案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照片档案管理号码。
8.6.5 海报档案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海报档案管理号码。
8.6.6 电影评论序列号
与本电影节目相关的各种报道、介绍、评论等叙述性文字或图表材料管理号码。
8.6.7 数字电影母版序列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数字母版管理号码。
8.6.8 其他相关载体档案序列号
属于本电影节目的录像带、DVD光盘等影像资料序列的管理号码。
8.7 备注
对共同项的其他必要的补充说明。
8.8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1。
9 电影艺术项(案卷级)着录细则
9.1 责任者及其责任方式项
9.1.1 着录项目
由于电影的种类不同,其责任者(即电影的创作人员)及其在创作活动中所负有的责任(即创作人员在创作活动中担任的职务)也各不相同,按照附录表A.2的规定着录。
9.1.2 着录要求
a) 根据具体的片种,以片头、片尾标明的字幕为准,分别选择相应的责任方式与责任者对应着录。如影片缺少片头、片尾字幕信息,可暂不着录,待查考准确后再行补录。
b) 多名责任者担任同一职务,应按照字幕顺序逐一着录,各责任者之间用“/”隔开。
示例:
正题名:大决战—辽沈战役
导演:杨光远/李俊
c) 着录演员或配音演员项时,应同时着录演员或配音演员的姓名及所饰角色,角色在演员或配音演员之后,并加“( )”号。
示例1:
正题名:手机
演员:葛优(饰严守一)/张国立(饰费墨)
示例2:
正题名:花木兰
配音演员:许晴(花木兰)/成龙(李翔)
d) 中国责任者着录姓名全称,少数民族责任者按照电影字幕书写形式着录。
e) 参照国家颁布的汉译名标准或约定俗成的汉译名着录外国责任者的姓氏,其名用原文第一个大写字母着录,名在前,姓在后,二者之间用缩略符“.”隔开;外国责任者姓氏的原文全称着录在汉译名之后,并加“()”号,“姓”在前,“名”在后,二者之间用“,”隔开。
示例:
导演:S.爱森斯坦(Eisenstein, Sergei)
f) 在中国电影中,港、澳、台地区的责任者和外籍责任者除参照上款着录姓名全称外,还应将其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简称着录在姓名后的“( )”内,外籍责任者姓名原文与国家简称之间空一个字符。
示例:
正题名:庭院里的女人
编剧:罗燕(美国)/P.R.柯林斯(Collins,Paul R. 美国)
导演:严浩(中国香港)
g) 责任者信息缺失,可先空项,待考证核实后补充着录,并加“[ ]”号。
h) 影片字幕上印制的责任者姓名与其文字档案记录的姓名不相吻合时,以影片字幕印制的责任者姓名着录,并在备注栏中用文字说明。
i) 影片字幕标明的责任者姓名文字本身有误,仍照原文着录,同时将正确的文字附后,并加“[ ]”号。
示例:
导演:肖锋[萧锋]
j) 责任者使用别名、笔名、艺名时,除按照原文着录外,应将其真实姓名着录其后,并加“( )”号。
示例:
导演:佐临(黄佐临)
k) 责任者变更姓名后,按照变更后的姓名着录,原姓名着录其后,并加“( )”号。
示例:
演员:赵子琪(赵琳)
9.1.3 译制片在着录必要的责任者项目之后,还需着录主要的译制责任者;除翻译外,在其他责任方式前加“译制”两字。着录细则按照5.1.2的要求着录。
9.2 主题描述项
9.2.1 对电影内容的简要介绍,包括影片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9.2.2 内容介绍采用叙述性文字,要简明、准确,主题突出;内容所涉及到的数字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9.3 获奖情况项
9.3.1 着录项目包括电影节、电影展评活动的名称、届次、评奖年度、获奖地点、获奖个人或团体、获奖项目。
9.3.2 按照获奖年度、获奖届次、电影节(展)名称、奖项名称及获奖者的顺序着录,年度及届次均用阿拉伯数字着录。
示例:
正题名:霸王别姬
获奖情况:1993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9.3.4 单项(个人)奖获奖者姓名着录在奖项之后,并加“( )”号。
示例:
正题名:国歌
获奖情况:1999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吴子牛)
9.3.5 获同一电影节的多项奖按照获奖顺序依次着录,各项奖之间用“,”隔开;获不同电影节的奖项按照电影节活动的时间顺序着录,各电影节之间用“;”隔开。
示例:
正题名:秋菊打官司
获奖情况:1992年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巩俐);1992年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2年第1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女演员奖(巩俐);1993年法国影评人协会颁奖最佳外语片奖
9.4 可视级别项
9.4.1 艺术与技术价值级别
艺术与技术价值可分为 A、B、C 三个级别。
A级: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国内主要奖项的电影作品,获得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的电影作品,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重要奖项的电影作品,以及在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电影作品。
B级:在整体上有较高艺术与技术参考价值或者在某些单项上有艺术与技术特色、值得借鉴的电影作品。
C级: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其他电影作品。
9.4.2 影片内容级别
因我国电影分级制度尚未确立,暂按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确定电影内容的级别,作为专业电影艺术档案机构对馆藏电影档案的分级标准。
电影内容级别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以 P、R、T 表示。
P级:通过国家电影审查部门审查、获得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国产电影(含港、澳、台地区影片)、外国译制电影。
R级:涉及色情、暴力、毒品、教唆犯罪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电影。
T级:过分渲染色情、血腥暴力以及涉及敏感政治问题、国际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内容的电影。
9.5 排检项
9.5.1 片种
电影的基本类别。用汉字表示片种时应按照附录表A.1的规定全称着录,不能省略。
示例:
片种:新闻纪录片
9.5.2 题材
指电影描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涉及的对象、性质和范围。按照《中国档案分类法》、《电影艺术档案主题分类法》等标准设定的题材选项着录。
9.5.3 类型
也称样式,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形成的电影范畴、种类或形式。
a) 电影类型着录项目按照附录表A.3的规定着录。
b) 根据电影表现的实际内容选择相应项着录。
9.5.4 主题词/关键词
主题词又称叙词,是经过规范化、能够表达电影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由标引人员自拟、能够表达电影主题内容并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词或词组。
a) 主题词应选自一个国家标准(《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或本专业、本行业的规范化标准(《电影艺术档案主题词表》或《电影艺术档案主题分类法》)。
b) 所选词或词组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他重要信息。
c) 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词数不限,各词或词组之间用“/”号分隔。
9.6 其他信息项
9.6.1 许可证号
即影片制作(译制)完成后,经国家电影审查部门审查通过、批准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文号。按照影片片头印制的文号据实着录。
示例:
许可证号:电审故字[2008]第094号
9.6.2 版权信息
电影艺术档案的版权归属或原着作权人的名称以及版权所有者或着作权人关于版权的声明及其他特殊约定。
a) 按照影片片头或片尾字幕标明的版权信息顺序着录版权注册年份、版权注册号和版权所有者/出品单位的名称。
中国电影按照片头或片尾字幕标明的出品单位名称顺序,按照4.3 .2的规定着录。
示例:
正题名:非诚勿扰
版权信息:本片着作权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Media Films(BVI)Ltd.享有。或者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
外国电影按照片尾字幕标明的版权信息原文着录。
示例:
正题名:诸神之战
版权信息:©2010 Warner Bros.Entertainment Inc. and Legendary Pictures 或者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
b) 按照版权所有者或着作权人提交的版权声明或着作权证明以及权属变更等特殊约定文件的文号着录。
c) 其他相关版权信息。
9.6.3 首映日期
指影片正式进入放映市场举行首次映出的具体日期,按照“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表示法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中的基本格式(CCYYMMDD)着录。
示例:
首映日期:20010404
9.6.4 首映地
指影片举行首次映出的具体国家或城市名称的标准简称。
示例:
题名:东京审判
首映日期:20010404
首映地:北京
9.6.5 备注
描述主题内容及责任者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
9.7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1。
10 电影拷贝项(分卷)着录细则
10.1 拷贝(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0.1.1 拷贝序列号
以字符形式赋予每一个电影拷贝的管理号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拷贝序列号一般由拷贝代码和拷贝顺序号两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b) 拷贝代码采用英文“Positive (正片)”的大写首字母“P”,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顺序号表示拷贝的先后顺序;顺序号不足设定位数时,前面必须用“0”补齐
着录格式:拷贝代码-拷贝顺序号。
c) 着录电影拷贝序列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0.1.2 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拷贝存放的具体位置。
a) 库位号由若干组阿拉伯数字构成。
着录格式:(区号)-库号-库间号-库位号
b) 当一个库位不能满足一个拷贝的存放需求时,可以扩延至下一个库位。
着录格式:(区号)-库号-库间号-库位号1-库位号2
10.2 拷贝(文件级)形态项
10.2.1 拷贝类型
根据不同的用途,电影拷贝分为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工作拷贝、发行拷贝、声主拷贝、代翻正拷贝等类别,按照电影拷贝标注的原始类别着录。
10.2.2 拷贝号
从底片上顺序复印出供放映用的正片号码。按电影拷贝的原始编号着录,着录时可省略“号”字。
示例1:
拷贝号:标准1
示例2:
拷贝号:复制3
10.2.3 本数
根据每个电影拷贝的实际本数逐一着录,应符合8.5.1的规定。
10.2.4 色别
根据每个电影拷贝的实际色彩逐一着录,应符合8.5.2的规定。
10.2.5 语种
根据每个电影拷贝实际使用的语言着录,应符合8.5.3的规定。
10.2.6 字幕
根据每个电影拷贝实际使用的文字着录,应符合8.5.4的规定。
10.2.7 声别
指电影拷贝声带及所记录的声音类别。
a) 无声片:按照电影拷贝的实际情况选择着录“无声”。如电影拷贝仅有配乐,应先选择着录“无声”字样,其后着录“配乐”,并加“()”号。
示例:
声别:无声(配乐)
b) 有声片:按照电影拷贝的实际声音选择着录“有声”,其后选择着录具体的声音类别代码,并加“( )”号。有声片声带的声音类别及着录代码按照附录表A.4的规定着录。
示例:
声别:有声(SRD)
10.2.8 幕型
通常是指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投影的画面宽高之比,又称画幅比例。
a) 根据画幅比例的不同及视觉效果的不同,电影幕型分为普通银幕(又称标准银幕)、宽银幕、遮幅银幕、环幕、球幕、水幕、立体、全息等形式。各种幕型及其着录简称、宽高比值按照附录表A.5的规定着录。
b) 根据电影拷贝的具体幕型,选择相应的幕型着录,其后着录与之相对应的宽高比值,并加“()”号。
示例:
幕型:遮幅(1.85:1)
c) 立体电影应先选择着录3D、4D等表示立体电影类型的代码,其后着录与幕型相对应的宽高比值,二者之间用“,”分隔,并加“()”号。
示例:
幕型:立体(3D,1:1.85)
10.2.9 载体规格
指电影载体胶片的几何尺寸、片孔行数。
a) 胶片宽度分为8mm、超8mm、8.75mm、9.5mm、16mm、28mm、32mm、35mm、70mm等。
b) 片孔行数分为单行、双行和三行,分别用代号1R、2R和3R表示。
c) 着录胶片宽度和片孔行数时不应省略单位符号“mm”和“R”,双行片孔可不着录;胶片宽度“mm”和片孔行数“R”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示例:
规格:16mm-1R
10.2.10 片基
电影胶片涂布乳剂的基础,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四种,按照附录表A.6的规定选择相应的代码着录。
10.2.11 胶片类型
指印制在电影胶片上的胶片制造厂及生产年代的标记。
a) 根据胶片制造厂缩写名称选择着录:柯达(Kodak)、伊斯曼(Eastman)、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富士(Fuji)、阿克发(Agfa)、伊尔福德(Ilford)、乐凯(Lucky)、代代红(DDH,乐凯前身)等。
b) 胶片生产年代标记着录在胶片制造厂之后,并加“( )”号;无生产年代标记可省略。
示例:
胶片类型:阿克发(1985)
10.3 技术状态项
10,3.1 技术等级
根据电影胶片的片基(含片身、齿孔)、药膜的原始状态及受机械、人为等外力致使片孔挑伤、片身划伤的情况以及物理长度缺少(内容短缺)的程度所确定的技术成分。
a) 等级鉴定程序和技术标准按照《影片拷贝使用技术管理办法》之《影片拷贝技术等级鉴定办法》等本专业、本行业制定的规范化鉴定标准实施,按照附录表A.7和附录表A.8规定的数值着录。
b) 等级鉴定结果以甲、乙、丙、丁、戊五种代号着录。出现少数重一等或超等损伤,其损伤长度未达到降等标准时,应以甲乙、甲丙、乙丁等为标记(右下方的小字表示重一等或超等的损伤),并在备注栏中注明降等原因及本次。
示例:
技术成分:甲乙
伤位:1-2
备注:第4本片身划伤
10.3.2 总长度
指电影拷贝每本由片头“X”标记开始至片尾“☆”标记为止,各本长度的总和。
a) 电影拷贝缺少片头、片尾或没有标准片头、片尾,该拷贝的长度以每本拷贝画面实际测量的长度逐本累加之和为准。
b) 电影拷贝的长度以“m (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着录时不应省略计量单位“m”字。
示例:
总长度:1989.5m
10.3.3 齿孔距
又称片孔距,指沿胶片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片孔底边之间的距离。
a) 35mm拷贝和70mm拷贝的标准齿孔距为4.75mm,16mm拷贝的标准齿孔距为7.62mm。着录时以“mm(毫米)”为单位。
b) 齿孔距应以标准收缩尺测量得出的数据着录。
示例:
规格:35mm
齿孔距:4.73mm
10.3.4 质量状态
指电影胶片的物理、化学变化程度以及受生物侵蚀等影响的程度。
a) 按照国家或本专业、本行业制定的技术标准着录。
b) 质量程度的着录项目和着录方式按照附录表A.9的要求着录。
示例:
质量程度:油污:无;霉菌:无;褪色:轻;变质:1
10.3.5 质检日期及责任者
a) 质检日期包括鉴定时间和复检时间,责任者包括鉴定人员和复查人员。
b) 鉴定时间是对电影拷贝实施初次技术鉴定的具体时间,按照9.6.3 的规定着录。
c) 鉴定员是对电影拷贝实施初次技术鉴定的技术人员,应以完整姓名着录。
d) 复检时间是对电影拷贝的鉴定结果进行检测复查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e) 复检员是对电影拷贝的鉴定结果进行检测复查的技术人员,应以完整姓名着录。
10.4 保存状态项
10.4.1 入库凭证
指电影拷贝转入保存状态的凭据。
a) 以接收凭据或入库凭证记录的号码(文件号)为着录项目。
b) 入库时间以建立电影拷贝序列号的时间为准,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c) 入库时间无从查考时,以初次技术鉴定的时间着录为准。
10.4.2 来源
指电影拷贝来源的具体方式(渠道)。
a) 来源方式主要有缴送、购买、交换、寄存、移交、赠送、复制、搜集。
b) 在着录来源方式后加注具体地名或单位名称,并加“( )”号。
示例1:
来源:交换(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示例2:
来源:寄存(中国新闻社)
10.4.3 保存性质
指电影拷贝的保存类型,分为使用(包括一般使用、出国使用、控制使用)和封存两种,按照电影拷贝入库凭证确定的保存性质着录。
10.4.4 注销
指电影拷贝永久调出,需要注销其管理号码并建立(归入)注销帐库(册)的情况记录。
a) 注销凭证,即电影拷贝永久调出凭证,应着录正题名、拷贝管理号码、拷贝号、注销原因、注销时间、注销凭证文号等。
b) 注销原因,即注销方式,主要有交换、赠送、移交和销毁。根据注销凭证,着录相应的注销方式,并在其后注明拷贝去向。
示例:
注销原因:交换(朝鲜电影资料馆)
d) 注销日期:以注销电影拷贝管理号码的时间为准,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10.5 备注
对该拷贝的其他补充说明。
10.6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2。
11 电影素材项(分卷)着录细则
11.1 素材(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1.1.1 素材序列号
以字符形式赋予每一套电影素材的管理号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素材序列号一般由素材代码和素材顺序号两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b) 素材代码采用英文“Negative(负片)”的大写首字母“N”,素材顺序号以套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顺序号不足设定位数时,前面必须用“0”补齐
着录格式:素材代码-素材顺序号。
c) 着录电影素材序列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1.1.2 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素材存放的具体位置。
a) 库位号由若干组阿拉伯数字构成。
着录格式:(区号)-库号-库间号-库位号
b) 当一个库位不能满足一个素材主题的存放需求时,可以扩延至下一个库位。
着录格式:(区号)-库号-库间号-库位号1-库位号2
11.2 素材(文件级)形态项
11.2.1 素材形式及本数
a) 电影素材的形式主要有画原底,画翻正,画翻底,声画翻底,片头、片尾、唱词等各类字幕原底,字幕翻正,片头、片尾衬景原底,光号卡,综合程控带(技巧带)、小底片,国际乐效,混录声底,混录光学声底。
b) 根据电影的种类,选择相应的素材形式着录。
c) 每种素材的数量分别着录在相应素材的本数位置。
d) 当素材本数短缺时,除照实着录外,还应在备注中注明缺少的情况,按照8.5.1的规定着录。
示例:
素材形式:画原底(本数)9(10)
备注:应10本,缺第4本
11.2.2 总本数
指属于同一个电影节目的全套素材的总数量。
a) 全套素材的总本数应在各种素材着录完毕后,将各种素材本数相加之和着录在相应位置。
b) 当素材本数短缺时,除照实着录外,还应在备注中注明缺少的情况,按照8.5.1的规定着录。
示例:
素材形式1:画原底(本数)9(10)
素材形式2:混录光学声底(本数)10
总本数: 19(20)
备注:应20本,画原底缺第4本
11.2.3 色别
根据画原底的实际情况逐一着录,着录形式按照8.5.2的规定着录。
11.2.4 语种
根据声底实际使用的语言逐一着录,着录形式按照8.5.3的规定着录。
11.2.5 字幕
根据字幕原底或画底实际使用的文字着录,着录形式按照8.5.4的规定着录。
11.2.6 声别
按照10.2.7的规定着录。
11.2.7 幕型
按照10.2.8的规定着录。
11.2.8 载体规格
按照10.2.9的规定着录。
11.2.9 片基
按照10.2.10的规定着录。
11.2.10 胶片类型
指印制在电影胶片上的胶片制造厂及生产年代的标记,着录形式按照10.2.11的规定着录。
11.3 技术状态项
11.3.1 技术等级
电影素材的技术等级划分应符合附录表A.7的规定,着录形式按照10.3.1的规定着录。
11.3.2 质量状态
指电影素材影像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影响及产生变化的程度。着录顶目见附录表A.9,着录方式见10.3.4。
11.3.3 质检日期及责任者
a) 质检日期是对电影素材实施质量状态检查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b) 鉴定员是对电影素材实施质量状态检查的技术人员,应以完整姓名着录。
11.4 来源及时间项
11.4.1 来源
a) 电影素材的来源主要有缴送、移交、复制、赠送、寄存。
b) 在着录来源方式后加注具体地名、单位名称或寄存人姓名,并加“( )”号。着录形式按照10.4.2的规定着录。
11.4.2 入库凭证
指电影素材转入保存状态的文字凭证,通常是以电影素材送出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凭证代码或编号为着录项目。
11.4.3 入库日期
指电影素材正式进入保存状态的具体时间,着录形式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11.5 注销
指全套或单项电影素材永久调出,需要注销其管理号码并建立或归入注销账库(册)的情况记录。按照10.4.4的规定着录。
11.6 备注
对该套素材的其他补充说明。
11.7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3。
12 文字档案项(分卷)着录细则
12.1 文字档案(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2.1.1 文字档案号
以字符形式赋予一个电影节目内全部文字档案资料的一组代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文字档案号一般由文字档案代码和案卷顺序号两部分构成。文字档案代码要与其他代码有所区别,案卷顺序号不足设定位数时,前面必须用“0”补齐。
b) 各组代码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其格式为:文字档案代码-案卷顺序号。
c) 在着录文字档案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2.1.2 排检号
又称库位号,表示该案卷存放的具体位置,一般按照库、间、架、层的顺序编制。
12.1.3 缩微号
该案卷内全部或部分档案缩微制品的统一编号。
12.1.4 种类及数量
对一个独立案卷内的全部文字档案文件的统计。文件种类是对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字档案的区分,数量是指各种不同形式文字档案件数的总和。种类和数量是在完成该案卷内全部档案着录之后的统计数字,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种类和数量: 6 种 7 件。
12.1.5 附注
对案卷内文字档案的其他补充说明。
12.2 文件层(文件级)着录项
12.2.1 文件形式
案卷内文字档案表现形式的简称。
a) 电影文字档案以“件”为单位,文件形式按照附录表A.10的规定着录。
b) 按照提示项分别选择着录。如果没有相应的提示项,应按照档案形式的标准名称着录。
示例1:
形式:分镜头剧本
示例2:
形式:摄影阐述
12.2.2 版本类型
文字档案的制作方式,主要有手稿本、手抄本、油印本、铅印本、胶印本、影印本、复印本(静电复印本)、打印本(计算机打印本)、电子本(电子档案)等,按照档案版本的实际情况着录。
示例1:
形式:设计稿
版本:手稿本
示例2:
形式:分镜头剧本
版本:电子本
12.2.3 电子格式
指文字档案的电子档案格式,其通用格式有:XML、TXT、DOC、TIFF、PDF、JPEG等。按照相应的格式选择着录。
示例:
形式:完成台本
版本:电子本
电子格式:TIFF
12.2.4 文字种类
文字档案所使用的文字,按照实际进行着录。外国文字应着录具体文字种类,不能出现“原文”的字样。
示例:
文字种类:英文。
12.2.5 页数
每件文字档案的具体页数,包括封面、扉页、正文和封底。页数按照档案的实有页数,以阿拉伯数字着录。
示例:
形式:导演阐述
页数:1 页
12.2.6 载体规格
每件文字档案面幅的物理尺寸,一般以纸张的型号为着录单位,如不能确定纸张型号,则以“mm(毫米)”为计量单位,按照提示项分别选择着录。
示例1:
载体规格:A4
示例2:
载体规格:184mm x 26mm(16开)
12.2.7 质量状态
a) 文字档案质量的状态主要分为“完好”和“缺损”两大类。
b) “缺损”包括缺页、破损、污渍、虫蛀等的具体程度。
c) 文件“缺损”应在其后用文字描述缺损的详细情况,并加“( )”。
示例1:
物理状态:缺损(轻微油污)
示例2:
形式:分镜头剧本
页数:128 页
物理状态:缺损(缺少第1-10页)
12.2.8 来源
文字档案的来源主要有制片单位缴送、个人捐赠、本单位制作、复制、搜集等,按照实际来源以文字进行描述,按照10.4.2要求着录。
12.2.9 收藏日期
该件档案收集进馆的具体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按照9.6.3要求着录。
12.2.10 归档日期
该件档案整理完毕,正式归档的具体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按照9.6.3要求着录。
12.2.11 件数
对相同形式的档案(包括不同文字种类档案)的统计。
a) 对两件及两件以上形式相同的档案,在完成对其中的原件或相对完好的复制本的着录之后,在数量一栏中着录实际件数。
示例:
形式:导演阐述
版本:复印本
件数:2
b) 对形式相同、文字种类不同的档案,应以中文本为着录对象;如无中文本,应以通用的文字本为着录对象。着录实际件数后,还应在备注栏中对其他文字版本数量加以说明。
示例:
形式:完成台本
版本:打印本
件数:4
备注:含英文本1,法文本2
12.2.12 备注
对该件文字档案的其他补充说明。
12.3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4。
13 照片档案项(分卷)着录细则
13.1 照片档案(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3.1.1 照片档案号
以字符形式赋予一个电影节目内全部照片档案的一组代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照片档案号一般由照片档案代码和案卷顺序号两部分构成。照片档案代码要与其他代码有所区别,案卷顺序号不足设定位数时,前面必须用“0”补齐。
b) 各组代码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其格式为:照片档案代码-案卷顺序号。
c) 在着录照片档案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3.1.2 正片号
在同一个案卷内,对全部正片设定的专门标识号码,是照片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正片号一般由正片代码(采用英文“Positive”的大写首字母“P”)、案卷号和张号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着录格式:正片代码-案卷号-张号;
13.1.3 负片号
在同一个案卷内,对全部底片(包括原底片、翻底片、反转片)设定的专门标识号码,是照片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负片号一般由负片代码(采用英文“Negative”的大写首字母“N”)、案卷号和张号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着录格式:负片代码-案卷号-张号;
13.1.4 正片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正片存放的具体位置。属于一个正片号的全部正片应集中存放。
排检号一般设定为:库号-架号-层号-位号;其管理方式应符合“GB/T 11821《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13.1.5 负片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负片存放的具体位置。属于一个负片号的全部负片应尽量集中存放,如原底片、翻底片、反转片需要分开存放,应分别着录不同的库位号。
排检号的构成及其管理方式应符合13.1.4的要求。
13.1.6 正片种类及数量
记录一个案卷内全部正片的种类和总数量。种类是指画面不同的正片,数量是指各种正片张数的总和(包括画面相同的正片)。种类及数量是在完成该案卷内全部正片的整理着录之后的统计数字,以阿拉伯数字显示。
示例:
种类及数量: 2 种 4 张
13.1.7 负片种类及数量
记录一个案卷内全部底片的种类和总张数。
a) 原则上底片的种类应与正片的种类保持一致。如果没有与底片相对应的正片,应按照正片的着录方式对底片着录。
b) 底片种类及数量是在完成该案卷内全部负片的整理着录之后的统计数字,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着录形式应符合13.1.2和13.1.3的要求。
13.1.8 附注
对案卷内照片档案的其他补充说明。
13.2 照片(文件级)着录项
13.2.1 张号
固定和反映案卷内每张照片在正片或负片序列中排列顺序的字符代码。其格式是在正片号或负片号的尾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按照13.1.2和13.1.3的规定着录。
13.2.2 照片形式
照片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剧照、工作照(含外景照)、人物照(含演员标准照、定妆照、造型照等)、活动照(含发布会、观众见面会、研讨会等)以及各种宣传画等,根据照片的形式选择着录。
13.2.3 色别
照片的着色类别,根据照片的实际色别选择“彩色”或“黑白”着录。
示例:
色别:彩色
13.2.4 载体规格
照片的面幅尺寸,以“cm(厘米)”为计量单位。按照照片的实际规格选择相应的数值着录。
示例:
规格:20.32cm x 15.24cm
13.2.5 作者
照片的最初摄制者。
a) 照片上记有作者的姓名或笔名、别名,应照实着录。
b) 照片上仅记有作者的笔名或别名,除照实着录外,还应将考证出的作者真名实姓附后,并加“[ ]”号,按照9.1.2 i)的要求着录。
c) 照片上没有作者记录,可暂空缺,并按照9.1.2 g)的要求着录。
13.2.6 版本属性
照片的版本性质,主要分为“原照”或“复制”两大类,照实着录。
13.2.7 质量状态
a) 对照片质量状态的描述,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对照片的影响,主要有“完好”和“破损”、“退色”、“污渍”、“虫蛀”等。
b) 根据照片的实际质量选择相应的值着录,并在其后的“( )”内对破损程度做简要描述。
示例:
质量状态:破损(中部有折痕)
13.2.8 电子格式
指照片档案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档案,其通用格式为TIFF、GIFB、PDF、JPEG等。依据照片档案的实际电子格式选择着录,着录形式符合12.2.3的要求。
13.2.9 来源
照片的实际来源,主要有制片单位缴送、个人捐赠、本单位制作、复制、搜集等,按照实际来源分别以文字进行描述。着录形式应符合10.4.2的要求。
13.2.10 收藏日期
该张照片收集进馆的具体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13.2.11 归档日期
该张照片整理完毕,正式归档的具体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按照9.6.3的规定着录。
13.2.12 文字说明
对照片内容的文字描述,包括情景介绍、被摄人物、被摄者职务、电影角色及其饰演者等。
a) 文字说明要求准确、通顺、简练;如果原照片附有文字说明,除按照原文着录外,还应补齐欠缺的项目。
b) 剧照被摄人物应着录角色姓名,其后着录饰演者姓名,并加“( )”。
示例:
正题名:西安事变
形式:剧照
文字说明:张学良(右,金安歌饰)、杨虎城(辛静饰)决定对蒋介石发动“兵谏”。
c) 工作照是在拍摄影片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工作情景照片,着录项目包括《xxxx》影片工作照、被摄人物的姓名、职务以及简洁文字说明。
示例:
正题名:红高粱
形式:工作照
文字说明:《红高粱》影片工作照。导演张艺谋(左2)在给巩俐(左3)说戏。
d) 活动照是围绕某部电影开展的各种评奖、展览、研讨等有关活动形成的专项照片档案,着录项目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场所)、内容(含涉及到的影片题名)、主要被摄者及其当时所任职务。
示例:
正题名:红河谷
形式:活动照
文字说明:1997年5月,电影局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召开电影《红河谷》观摩研讨会,该片导演冯小宁正在发言。
e) 在剧照、工作照或活动照中,被摄者是两人的,只在其中一人姓名后着录左或右,并加“( )”;被摄者是三人的,可在三人姓名后分别着录左、中、右,并加“( )”;被摄者四人以上的,按前后排的顺序,每排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在被着录人姓名后着录为左1、左2……或者着录为右1、右2……,并加“( )”;如仅着录部分或个别人物,只需按照其在图中的实际位置着录。
示例:
正题名:红色娘子军
形式:剧照
文字说明:洪常青(右2,王心刚饰)向吴琼花(右1,祝希娟饰)、连长(左1,王黎饰)布置战斗任务。
f) 定妆照、造型照、标准照等与影片拍摄活动相关的人物照片,只着录人物姓名和当时所处环境(在影片中饰演角色)的简要说明,着录要求参见以上条款。
13.2.13 数量
对同一种照片数量的统计。两张及两张以上的相同照片(包括原照和复制照),在完成对其中的原照或质量较好的一张复制照的着录以后,按实际张数着录。
13.2.14 负片形式
与正片相对应的底片载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原底片、翻底片、反转片,按照实际载体形式选择着录。
13.2.15 负片数量
与正片相对应的底片数量的统计,按照9.2.13的要求着录。
13.2.16 备注
对该张照片的其他补充说明。
13.3 专题照片(分卷)着录项
13.3.1 第一层(分卷级)着录项
对专题照片案卷基本信息的着录,包括照片档案号、分类号、题名、形成时间、数量。
a) 照片档案号:以字符形式赋予同一专题内全部照片档案的代码,独立编号,纳入电影照片档案保管序列。照片档案号、正片号和负片号分别按照13.1.1、13.1.2和13.1.3的规定着录。
b) 分类号:根据照片记录的活动内容,按照一个国家标准(《中国档案分类法》)或一个专业标准(中国电影资料馆编制的《电影文图资料分类表》)的分类方法为专题照片案卷设定分类代码。
分类号一般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影照片的代码,第二部分是国家或地区的代码,第三部分是资料形式的代码,第四部分为分段标志。
示例:
分类号:TP211.1(按照《电影文图资料分类表》分类)
TP 2 1 1. 1——片种代码
│ │ │ ┕剧照代码
│ │ ┕地区代码
│ ┕ 国家代码
┕照片代码
c) 题名:专题照片案卷的标题名称,应简明概括、准确反映本案卷的基本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由应着录齐全。
d) 形成时间:本专题案卷的组卷日期,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e) 数量:本案卷内照片的种类和总的张数,着录形式按照13.1.7和13.1.8的要求着录。
13.3.2 第二层(文件级)着录项
以专题案卷内每种(张)照片档案为着录对象。
着录项目和着录细则按照13.2的要求着录。
13.4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5a和附录表B.5b。
14 海报档案项(分卷)着录细则
14.1 海报档案(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4.1.1 海报档案号
以字符形式赋予一个电影节目内全部海报档案的一组代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海报档案号一般由海报档案代码和案卷顺序号两部分构成。海报档案代码要与其他代码有所区别,案卷顺序号不足设定位数时,前面必须用“0”补齐。
b) 各组代码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其格式为:海报档案代码-案卷顺序号。
c) 在着录海报档案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4.1.3 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该卷海报的具体存放位置。由于海报幅面较大,且规格不等,其包装及存放方式也各不相同(悬挂式、卷筒式、平铺式等),可根据海报的包装、存放方式确定排检号。
a) 同一种包装或存放方式的海报档案应尽量存放在一个库位,使用同一个库位号。
b) 同一个案卷内采用不同包装或不同存放方式的海报应分别着录各自的库位号,各库位号之间用“/”隔开。
14.1.4 种类及数量
记录案卷内全部海报的种类和数量。种类是指不同画面、不同版面和不同规格的海报,数量是指各种海报张数的总和(包括画面相同的海报)。种类及数量是在完成案卷内全部海报着录之后的统计数字,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种类及数量: 2 种 4 张。
14.1.5 备注
对该案卷海报的其他补充说明。
14.2 海报(文件级)着录项
14.2.1 海报号
固定和反映每种(张)海报档案在案卷内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由海报档案号和张号构成。
着录格式:海报档案号-张号
14.2.2 海报形式
海报原稿的表现形式。通常海报原稿的表现形式有绘制、木刻、摄影、合成等,应按照海报的实际形式着录。
示例:
海报形式:木刻
14.2.3 载体规格
表示该张海报纸质载体的面幅尺寸,以“cm(厘米)”为计量单位。着录形式为:宽cm x 高cm。
示例:
载体规格:125.5cmⅹ85.5cm
14.2.4 载体形态
对海报的物质形态所做的描述。海报的物质形态主要有原状、托、裱、塑封等,应按照海报的实际形态着录。
示例1:
载体形态:原状
示例2:
载体形态:裱
14.2.5 文字种类
海报使用的文字种类。按照海报的实际着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之间用“/”隔开。
示例1:
文字种类:中文
示例2:
文字种类:中文/英文
14.2.6 作者
海报的设计创作者。
a) 海报上记有作者的姓名或笔名、别名,应照实着录。
b) 海报上仅有作者的笔名或别名,除照实着录外,还应将考证出的作者真名实姓附后,并加“[ ]”号,按照9.1.2 i)的规定着录。
14.2.7 质量状态
表示海报的物理状况,主要有“完好”、“折痕”、“划痕”、“污渍”、“画芯破损”或“边缘破损”等。根据海报的实际状况,按照12.2.7的要求着录。
14.2.8 来源
记录海报的来源,按照10.4.2的要求着录。
14.2.9 收藏日期
该张海报收集进馆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14.2.10 归档日期
该张海报整理完毕,正式归档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14.2.11 底片号
赋予用照相手段形成的负片、反转片相应的管理号码。底片号的构成及其着录格式按照13.1.4的要求着录。
14.2.12 电子格式
海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档案,其通用格式为TIFF、GIFB、PDF、JPEG等,按照12.2.3的要求着录。
14.2.13 数量
对同一种海报的统计。两张及两张以上的相同海报,在完成对其中质量较好的一张着录之后,在数量一栏中着录实际张数,应符合12.2.11的要求。
14.2.14 备注
对该张海报的其他补充说明。
14.3 专题海报(分卷)着录项
14.3.1 第一层(分卷级)着录项
对专题海报案卷基本信息的着录,包括海报档案号、排检号、题名、时间和地点、责任者、数量。
a) 海报档案号:以字符形式赋予同一专题内全部海报的一组代码,属于电影海报档案保管序列。按照14.1.1的要求着录。
b) 排检号:即库位号,表示该卷海报的具体存放位置。按照14.1.2的要求着录。
c) 题名:专题海报的标题名称,按照海报标明的题目照实着录。
d) 作者:海报的创作者。按照14.2.6的要求着录。
e) 数量:本专题海报的种类和总的张数,按照14.1.3的要求着录。
f) 备注:对该卷海报的其他说明。
14.3.2 第二层(文件级)着录项
以专题案卷内每种(张)海报的内容为着录对象。
a) 时间和地点:专题海报所记录的活动日期和举办地,照实着录。
活动日期按照“GB/T 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表示法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中特定月的基本格式(CCYY-MM)着录;时间与地点之间空两个字符,多个举办地之间用“/”隔开。
示例:
题名:意大利电影回顾展
时间和地点:1984-12 北京/上海/西安
b) 责任单位:专题海报所记录的活动举办单位及其所负的责任,包括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等。
着录时照实依次着录责任单位全称,责任方式着录在其后的“( )”内。
各责任单位项之间用“/”隔开,同一责任单位项内各责任单位之间用“,”隔开。
示例:
责任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承办)
14.4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6a和附录表B.6b。
15 电影评论资料项(分卷)着录细则
15.1 案卷基本信息项
15.1.1 案卷号
赋予由同一个电影节目或专题的全部文章、图片、图表等资料构成的独立案卷的管理代码。
a) 案卷号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影评论资料的代码,第二部分表示该案卷的排列顺序。
b) 电影评论资料自成体系,在着录案卷号时,应充分考虑与电影艺术档案号的连接。
15.1.2 分类号
按照一个国家标准(《中国档案分类法》)或一个专业标准(中国电影资料馆编制的《电影文图资料分类表》)的分类方法为电影评论资料案卷及其卷内文章设定的排检代码。
分类号一般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影评论资料的代码,第二部分是国家或地区的代码。第三部分是资料形式的代码,第四部分为分段标志。着录形式按照13.3.1的规定着录。
15.1.3 案卷题名
案卷的正式标题名称,通常以电影节目的正题名着录。
示例:
案卷题名:闪闪的红星
15.1.4 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该案卷存放的具体位置,一般由库号-架号-顺序号构成。
15.1.5 数量及单位
本案卷内文字资料的件数和总页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数量:6件8页
15.1.6 备注
对该卷评论资料的其他补充说明。
15.2 文件着录项
15.2.1 文件顺序号
为案卷内每一件文字材料、图片或图表设定的顺序号,表明该件材料在卷内的排列位置。顺序号在案卷号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中间以半码连接符“-”连接。
着录格式:案卷号-文件顺序号
15.2.2 题名
文字材料、图片或图表的正式标题名称,按照原文着录。
示例:
题名:红星照我去战斗
15.2.3 副题名
是解释或从属于正题名的另一题名,按照原文着录。
示例:
题名:红星照我去战斗
副题名:谈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的表演
15.2.4 责任者
即作者,是撰写文字材料或绘制图表、拍摄图片的个人或团体的正式称谓,按照原文着录。同一材料有多人署名,应按照原文排列顺序逐一着录,并在各责任者之间用“/”隔开,着录形式应符合9.1.2 b)的要求。
15.2.5 责任者说明
对作者的必要说明,包括作者的任职机构或职务等。如责任者为笔名或简称,应在考证之后,将准确姓名着录其后,并加“[ ]”号。
示例:
责任者说明:莫思[毛羽],影评家、导演……
15.2.6 页数
每一件材料的具体页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15.2.7 信息来源及发表日期
登载、转载或出版(包括复印)本资料的日期以及报纸、期刊、网站等载体的正式名称及其资料所在的版页。
a) 发表日期使用公元纪年,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b) 信息来源载体名称使用“《 》”号。
c) 信息来源在前,发表日期在后,二者之间用“/”隔开。
示例1:
信息来源及发表日期:《光明日报》第8版/20050629
示例2:
信息来源及发表日期:《当代电影》第6期/2005
15.2.8 质量状态
说明该件材料载体的完整程度和字迹的清晰度,按照12.2.7的要求着录。
15.2.9 电子格式
评论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本电子档案(通用格式为PDF、XML、TXT、RTX、DOC等),或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档案(通用格式为TIFF、GIFB、PDF、JPEG等)。依据电子档案的实际格式选择相应的代码,按照12.2.3的要求着录。
15.2.10 备注
对该件材料的其他补充说明。
15.3 专题评论(分卷)着录项
15.3.1 着录对象
针对由多个电影节目形成的综合评述、或者反映其他电影活动、电影事件、电影机构、电影人物等方面的评论资料构成的专题案卷的着录。
15.3.2 第一层(分卷级)着录
专题案卷的基本信息,包括案卷号、分类号、案卷题名、排检号、数量和备注,按照15.1的要求着录。
15.3.3 第二层(文件级)着录
以专题案卷内每件材料为着录对象。着录项目和着录细则按照15.2的要求着录。
15.4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7a和附录表B.7b。
16 数字电影母版项(分卷)着录细则
16.1 母版(分卷级)管理信息项
16.1.1 母版序列号
以字符或数字形式赋予每一个数字母版的管理号码,是电影艺术档案号的下一级编号。
a) 数字电影母版序列号一般由数字电影代码和母版顺序号两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半码连接符“-”连接。
b) 数字电影代码采用英文“Digital(数字)”的大写首字母“D”,顺序号是以一个独立的母版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
c) 着录母版序列号时,应同时着录电影艺术档案号,不能省略。
16.1.2 排检号
即库位号,表示数字电影母版存放的具体位置,由库号、列(排)号、层号、位号构成,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16.2 母版(文件级)形态项
16.2.1 母版类型
目前数字电影母版暂分为高清晰度数字带(HD-D5)、标准清晰度数字带(HDCAM-SR)等类型,分别用代码D5和SR表示。按照数字电影母版的实际载体选择相应的代码着录。
示例:
母版类型:D5
16.2.2 数量
数字电影母版的实际件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16.2.3 色别
数字电影母版显现影象画面的色彩类型,按照8.5.2的规定着录。
16.2.4 声别
数字电影母版所记录的声音类别,按照10.2.7b的规定着录。
16.2.5 语种
数字电影母版使用的实际语言种类,按照8.5.3的规定着录。
16.2.6 字幕
数字电影母版的对白字幕或中间说明字幕所使用的文字种类,按照8.5.4的规定着录。
16.2.7 幕型
数字电影在银幕上投影的画面宽高之比,按照10.2.8的规定着录。
16.2.8 放映时间
从影片标准开始点至标准结束点的放映时间长度,按照8.5.5 的规定着录。
16.2.9 合格证号
以电影片尾标注的国家电影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技术合格证号为依据,照实着录。
示例:
合格证号:技审数字[2008]第023号·影院放映
16.3 保存状态项
16.3.1 来源
数字电影母版的获取方式,按照10.4.2的规定着录。
16.3.2 收藏日期
数字电影母版收集进馆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16.3.3 归档日期
数字电影母版整理完毕,正式归档入库的具体时间,按照9.6.3的要求着录。
16.3.4 入库凭证
数字电影母版转入保存状态的凭据,按照10.4.1的要求着录。
16.4 备注
对数字电影母版的其他补充说明。
16.5 着录格式
参见附录表B.8。
附件:电影艺术档案着录规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