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推进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以来,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方的关注。
7月3日,国家档案局、国内知名高校和省内司法界的信息资源管理学者和专家聚集一堂,以“信息社会·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聚焦档案行政监管创新举措——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开展了专题研讨。国家档案局技术部副主任、研究馆员蔡学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档案登记备份制度在实现档案证据保全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研究馆员傅华指出,近年来,浙江切实加强民生档案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有利于维护百姓合法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一大创新举措;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王英玮认为,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是适应了档案管理客体变化而建立的有助于国家和社会历史记忆安全、完整、可用的制度,是负责的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确保百姓权益和政府公信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叶向阳充分肯定了省档案局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努力探索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所具有的创新意义;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傅荣校,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兰成,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照余,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罗文燕,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尹昌平等专家学者也围绕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省档案局(馆)长鞠建林、副局(馆)长韩李敏、王茂法、丁越飞,中国档案报社总编室主任柴丽、《中国档案》杂志社主任刘守华、省有关媒体记者,省有关试点单位的代表及省档案局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吴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