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云是上海着名的酱业巨子,他出身书香门第,又三代从事酱业。他与化工专家吴蕴初联手创建“天”字号化工系列企业,知人善任,爱国情深,在业内传为佳话。
三代酱商 书香门第
张逸云,名汝桂,字彝年。清同治十年(1871)出生在上海一个酱业巨商家庭。祖籍浙江镇海崇邱乡衙前村。祖父张梓林靠在渡口摆摊为生。一天,他在摊子上拾到上海江万兴酱园老板一包银两,原物归还。江老板看他为人忠诚,就带他到上海酱园学生意,后又提拔他做掌柜。江老板临终,因无后人继承,就将家业转送张梓林,张梓林遂成为上海江万兴酱园业主。
上海开埠后日益繁兴,张梓林抓住商机,新开老同兴、张鼎新两座酱园。他儿子张梅仙继承家业后,又新开两座酱园。此时,张梅仙自愧于普通商贾门楣,开始结交读书人,求学上进,并于咸丰年间得一贡生地位。其后,他的长子张昌年于同治六年乡试中举,张家读书之风更炽,成为沪南有名的书香人家。张逸云从小耳濡目染,光绪十九年他也乡试中举。前此,他的大侄张士模也成为举人,“一门三举子”,张家声誉卓着。
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救国”呼声日盛,张逸云在上海又新开4座酱园,酱园业达到鼎盛,张逸云成为上海宁波籍酱园业三大巨商之一。张逸云还继承祖父乐善好使的美德,在虹口修建了“崇德堂”,纪念对酱园发展有贡献的已逝员工。并制订了员工生病治疗、死后遗属抚恤的相应规章。张家故籍镇海多台风,1890年张逸云兄弟耗资数万,沿江修筑了170多米石坝,并每年派人维修,保证江坝安全。
偶遇蕴初 共创天厨
20世纪初年,张逸云一个偶然机会,遇见了上海兵工学堂毕业的吴蕴初。当时,日本化工产品大量倾销我国,尤其是日本“味之素”在中国风行,使吴蕴初愤慨不已。1921年冬,吴蕴初靠简陋设备,动手试验,经过努力,终于成功。他结识张逸云后相谈十分投机,于是决定由张出资,吴负责技术设备,合开小工厂。产品定名“味精”,商标取名“佛手”,厂名则定为“天厨”。
随着味精销路的扩大,张逸云审时度势,提出增资扩产,并组建公司。1923年8月天厨公司正式开张,张逸云任总经理。张知人善任,任吴蕴初为经理,股本额定50000元,他和亲友出八股,收大丰公司林老板一股,还代吴蕴初垫付一股。并一次性偿付吴蕴初的味精发明费2000元,以后每生产一磅味精提取一角发明费。
天厨厂创建不久,“五卅运动”爆发。抵制日货运动汹涌澎湃,天厨厂借此大力宣传,一时天厨味精畅销国内外。1923年,天厨味精年产3000公斤,1925年达到15000公斤。天厨味精畅销,使日本“味之素”一蹶不振。他们以“味精”两字是从“味之素”广告“调味精粉”4字中提取出来为由,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取消天厨商标。张逸云、吴蕴初派人赴北京交涉。北洋工商部看到味精是真正的国货,品质也的确比“味之素”优良,因此,对其无理取闹不予理睬。1926年,佛手牌味精成为中国最早在国际上获得专利权的化工产品。同年,佛手味精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纪念美国独立日150周年国际博览会,获得国际大奖,为民族工业赢得了荣誉。
同心协力 创办化工企业
1929年10月天原化工公司成立,这是张逸云与吴蕴初通力合作的结果。天厨“味精”击败了日本的“味之素”,但味精的主要原料盐酸仍须日本进口。因此,吴蕴初决心尝试生产盐酸等产品。于是张、吴分工合作,积极筹建,额定资本20万元。开工生产后,产品月月销罄,颇受客户欢迎。
张逸云对吴蕴初兴办化工企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张不仅出资5000元,支持吴赴美国考察化工工业,还帮其建立了吴氏“天字号”化工企业——天利氮气厂。1934年1月,天利公司宣告成立。由吴蕴初任总经理,史量才任董事长,张逸云任董事。至此,中国继永利、久大之后,又一个民族化工集团企业形成。
爱国情切 赞助教育
众所周知,吴蕴初是一位爱国实业家,而张逸云无疑充当了一个“幕后”英雄,因为吴的许多义举,正是得到了张的支持才得以实现。1928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了中华化学工业研究所,仪器设备经费虽由吴个人承担,但相当多的经费仍由天厨开支。研究所和中华化工会合办的专业刊物《化学工业》,天厨厂也慨然赞助经费。
1931年,吴蕴初为了帮助那些成绩优异、家庭贫寒的学生,发起清寒教育基金会,得到张逸云的赞同。吴蕴初等人集资5万元。至1934年底,基金会共出资约46000元。其中吴个人17000元、天厨厂13000元、张等人6000余元。为国家培养了人才,获得社会各界赞誉。着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此时得到基金会赞助,得以深造。
1932年“一·二八”战起,张逸云不仅捐助财物,为抗日出力。还出银10万两捐战斗机、教练机各一架,爱国热情轰动一时。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杨卫玉致函吴说:“老哥等慨捐飞机,爱国情切,为天下人瞩目,实可敬佩”。
1933年11月,张逸云突然病逝。吴蕴初极为悲痛,组织了天厨、天原、天利三厂职工为他送葬,并亲挽“扶掖后进”四字致祭。张逸云的灵柩抵家乡时,数百乡民到村口迎接。1934年初,由吴蕴初提议,在天厨厂铸立铜像并立碑以志纪念,碑文上写道:“张公儒者,不汲汲于仕进,乃能开物成务。上以塞国家之漏 ,下以益百工廪饩。知人善任……总厥其成者皆吴君蕴初也,继其志而发扬光大”,这段话表明了吴蕴初对张逸云真挚的感念之情。
镇海区文化办根据《创业上海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