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浙东人民的谭启龙同志
1997年初秋,因筹建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处纪念馆工作的需要,我们筹建组一行7人在时任慈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学时的率领下,直奔山东省济南市,登门拜访原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同志。
我在杭州大学里学的是历史学,当时工作单位是慈溪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读书时,我选修了浙江地方党史课,对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创建,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工作中也接触到了中共浙东区党委下属许多地方领导,尤其是1992年6月份,中共宁波市委、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在慈溪市、余姚市举办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见到了大批原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及团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加深了对浙东,慈溪地方党史的认识。但由于举办单位的层次相当高,出面接待的是省委书记、宁波市委书记等,我们具体工作人员很难有具体接触。因此,这次济南之行,感到十分兴奋。一路上,时任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原市政协副主席汪惠民对谭启龙的介绍,使我产生了敬畏之心。
一、第一次握到了浙东人民的老领导、省级干部的手
9月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虽是秋天了,但还有夏日的余威。我们一行在山东省委谭启龙处有关同志的安排下,来到了谭启龙在济南的驻处,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房子是一座二层小楼,外观简朴,据说是山东省拿出一块地基,四川省负责土建共同建造而成。刚迈进大门,谭启龙和夫人严永洁在会客大厅等候着我们,看见我们的到来,马上站起来与我们一一握手。当我移步用双手紧紧握住谭启龙同志的手时,心潮澎湃;当用怀有敬畏双眼注视着谭老时,感觉到了他的精神很好,眼神充满着智慧。近距离接触和双手握了曾经是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同志的手,是十分骄傲的事。我是浙东大地上普通的农家子弟,在小时候,是听着自己爷爷讲着谭启龙同志领导浙东人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长大的。
谭启龙同志请我们入座后,向我们讲起来他的战斗历程和关心的事。因此,我对谭启龙同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1914年1月出生,江西永新人。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从1937年12月起,历任新四军一支队驻平江县办事处主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苏皖特委书记,苏皖区党委书记,皖南特委书记,江南区党委书记,闽浙皖赣四省驻沪联络站负责人,1942年6月,奉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来到浙东,任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8月,兼任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政委。次年12月22日,浙东抗日武装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仍任政委。1945年9月底,根据华中局指示,率部北撤至苏北。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鲁南、孟良崮、鲁西南、莱芜、豫东、淮海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了安徽合肥和浙江杭州接管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二书记兼合肥市军管会副主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二书记兼杭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后又担任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四川五省省委书记、四川省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济南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二、改革开放以后主动让贤,退下来后积极着手回忆录的着述
在接下去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谭启龙还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任上,就年龄而言在当时省级领导中也不算大,但为了支持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政策,1982年底,他率先向中共中央提出要求从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任上退下来,保证革命建设后继有人,受到了党中央高度评价。1985年,他又主动卸任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职务,再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1986年,邓小平同志亲笔写下:“人间重晚晴 书赠谭启龙同志。”
引起谭启龙同志最有意义的回忆是,1988年9月,胡耀邦在山东疗养,访问谭启龙未遇,写诗一首。但诗写好后还未送出,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了,后由胡德平(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转送给谭启龙。全诗原文为:“回京路过济南,拟访老战友谭启龙同志,始悉因病去沪治疗,怅然若失,书此相寄。年逾古稀能几逢?逆交难忘六十春。冤蒙AB双脱险,战处南北俱幸存。牛棚寒暑相忆苦,开拓岁月倍感亲。遥祝康复更添寿,寿到雏声胜老声。胡耀邦”。
谭启龙同志家乡在江西,三进浙江出任省级领导工作,退下来之前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为啥选择济南作为自己颐养天年之地。谭启龙同志笑着回答,他的子女有的在上海、还有的在北京,这样就选择两者中间的济南作为最后的落脚点,山东也曾经工作过,而且,山东省委老干部工作做得好,领导很照顾。
离休后谭启龙同志虽然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但也没有闲着。为了对历史负责,红小鬼出生的他,把精力投入到了《谭启龙回忆录》编写工作中去了。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承担了回忆录编写任务,组织编写人员,当时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专家,及其身边的秘书共同参与,谭启龙同志回忆,并在谭启龙、严永洁同志的具体指导下,于1995年完成《谭启龙回忆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部分)的编写任务,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发行,对于研究中共党史、及浙东抗日根据地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价值。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未见到《谭启龙回忆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
三、浙东大地是谭启龙同志最想念的地方,我们在受到接见时感到分外亲切
1942年7月,年仅28岁的谭启龙同志来到浙东,出任新成立的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委,统一领导浙东地区抗战事业,到1945年9月北撤为止,部队壮大、根据地扩大。介绍到这里,谭启龙感慨万千,说浙东人民是浙东抗日胜利的基本保证,每次去浙东特别是三北地区,都要看看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都要看看那里的人民生话如何,特别是“三老”人员生活。
这次慈溪市筹建中共浙东去党委成立处纪念馆,专门登门拜访谭启龙同志,充分说明中共慈溪市委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用真实的历史教育下一代。谭启龙同志也感到十分欣慰。在离开谭启龙同志家前,慈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学时同志,吩咐筹建组的同志准备纸、笔、墨,请谭启龙同志为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处纪念馆题词,谭启龙同志欣然答应,挥毫写下“以史育人”四个大字,结构简洁、笔墨清晰(原件保存在慈溪市365bet体育投注导航_365彩票合法吗_365账号限制登录不了,复制件挂在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初纪念馆);应筹建组全体同志的要求,谭启龙同志向我们每人送了《谭启龙回忆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部分)一书,并亲笔签名;最后,谭启龙、严永洁夫妇和全体同志合影留念。当我们的拜访活动结束时,已到了中饭时分,谭启龙、严永洁夫妇又热情地在山东省委招待所宴请了我们。
济南之行虽然至今已有16年,但谭启龙、严永洁同志会见我们的情景历历在目,谭启龙赠送给我并亲笔签名的《谭启龙回忆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部分)一书,和合影照片,一直留在身边。这一切,是我一生永远的宝贵财富。
在谭启龙同志辞世10周年之际,写此回忆,以示怀念。
慈溪市档案局 徐建华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