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调整稳定了面粮比价,在棉花生产的经济政策和物资供应商给予扶助和优惠,同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普及良种,改进推广栽培技术,充分调动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使慈溪饿棉花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54年10月,根据国家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宁波地区行署及时调整县境,将原镇海、慈溪、余姚的北部划建新的慈溪县,集中生产棉花,成为产棉县,此后,慈溪县常年植棉40余万亩,约占全省棉地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浙江棉仓”,从1950年到1987年,慈溪共生产皮棉73.87万吨,提供商品棉70.45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棉,一年生草本植物。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因系冲积平原土质松软,微带盐碱,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适宜种植棉花。我国栽棉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慈溪栽棉历史也已有六七百年。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无优良棉种,无先进栽培技术,往往采用植株矮小的本地棉,粗放地散播,广种薄收,棉农生活甚苦。1919年,现慈溪所属的原余姚龙泉乡曾建省立棉种试验场,但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棉花生产,奖励植棉劳动模范,在长河、龙山、西山建立了三个棉花良种试验场,引进、推广、培育了新品种“德字棉”、“岱字15号”、“86-1号”、“中棉12号”、“泗棉3号”,产量显着提高。
棉花产量的提高,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改进。最初,把原来的散播和点播改为条播,以后又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后,大规模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法,最后使用地膜覆盖栽培,对提高产量起到了很大作用。种植时间也由旧时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改为大力推广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采用定苗、培土整枝、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产量提高了10倍以上。
在植棉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全国同行,并且获得了巨大荣誉。1955年11月,农业部在慈溪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慈溪棉区一年两熟间作套种的经验,从此慈溪植棉闻名江南。为使慈溪农民的棉花增产技术推广到各地,1965年至1966年,政府组织1300名植棉能手分赴全国各地15个省市进行植棉辅导。20世纪70年代,慈溪还3次选派植棉科技人员到圭亚那指导棉花栽培。1955年,慈溪县优质高产出产棉花的五洞闸高级生产合作社,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棉花丰产奖,社主任罗祥根或“全国农业增产模范”,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五洞闸高级社写了按语:“看完这一篇,使人很高心,。。。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传遍全国”;20世纪60年代,时任慈溪县委书记的黄建英同志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棉花姑娘”。
目前,随着化学纤维的崛起、种棉花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好以及棉花不能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等诸多因素。慈溪的棉花种植面积在不断地在减少,据估计近年来,慈溪棉花种植面积在3,5-5.0万亩之间波动,2009年估计为4.8万亩。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农民仍醉心于棉花栽培,有的甚至大面积承包,创造了奇迹。如植棉能手成央珍,承包100余亩种植棉花,其事迹已遐迩皆知,为慈溪的传统特产再谱新区。
慈溪种植棉花悠久的历史,以及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作为慈溪人民不仅忘不了那段历史,而且,还深受着棉花的影响。棉花是一种商品,棉农收获棉花后,90%以上必须卖给国家,在这交易过程中,慈溪人民首先学会了买卖关系-做生意。有人说,目前,慈溪人会做生意,慈溪经济发达得益于此。
慈溪365bet体育投注导航_365彩票合法吗_365账号限制登录不了 徐建华